外媒3月6日消息:據四位直接參與定價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,全球鋁生產商已向日本買家提出,4月至6月原鋁溢價定為每噸245至260美元,較今年第一季度的溢價228美元/噸上漲7%至14%。
日本作為亞洲主要的金屬進口國,每季度同意支付高于倫敦金屬交易所現貨價格的溢價,并成為亞洲地區的定價基準。第一季度228美元的溢價已創下近十年新高,相較去年四季度上漲30%,二季度溢價進一步上漲引發了市場關注。
此次溢價上調與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密切相關。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二(3月4日)正式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產品征收25%關稅,并計劃自3月12日起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加征25%關稅。日本一家貿易公司的消息人士分析,美國對加拿大鋁的新關稅可能迫使中東、澳大利亞等傳統供應亞洲的鋁轉向北美市場,從而導致亞洲供應趨緊。這種潛在供應轉移風險成為生產商推高溢價的重要理由。
與此同時,日本國內現貨率溢價卻走勢相反。由于需求低迷及企業在3月財年結束前努力削減庫存,日本現貨鋁溢價僅徘徊在每噸180美元左右,與生產商的報價存在明顯落差。消息人士稱,一家生產商報價260美元,另一家報245美元,這都太高了,日本現貨溢價甚至不到200美元。雙方預期差距過大可能導致談判時間延長。上一輪的季度談判已比往常多耗時一個月,顯示分歧之深。
上周晚些時候,日本買家與全球主要供應商——包括力拓(Rio Tinto)、South32等——展開第二季度定價談判,預計將持續至本月下旬。生產商的強勢報價令日本買家倍感壓力。業內人士表示,盡管供應擔憂為溢價上漲提供依據,但日本國內需求疲軟削弱了其議價能力。
過去二十年,日本原鋁進口量幾近減半,生產商逐漸將重心轉向大宗買家,日本在全球鋁市場的話語權已今非昔比。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進一步為談判蒙上陰影。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措施不僅可能重塑全球鋁供應鏈,還可能加劇亞洲市場的供需失衡。日本買家面臨兩難抉擇:接受高溢價以確保供應,還是堅持壓價以反映國內現實。無論結果如何,這場談判都將是全球鋁市場在關稅壓力下的一次關鍵博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