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7日消息:2025年第二季度,中國清潔銅精礦加工精煉費用(TC/RC)預計持續承壓,延續第一季度現貨市場歷史低點趨勢。標普全球數據顯示,4月4日中國到岸TC/RC分別為每噸負29.10美元和每磅負2.91美分,較2024年底大幅下跌。供應緊張、冶煉產能擴張及貿易壁壘共同推高市場壓力。本文分析供需失衡的驅動因素、行業應對策略及對全球銅市場的潛在影響,探討中國銅產業在復雜環境下的機遇與挑戰。
供應緊張與外部制約
銅精礦供應緊張是TC/RC承壓的核心原因。印尼格拉斯伯格銅礦因出口審批延遲至3月17日,自2024年12月起供應受限,全球精礦市場雪上加霜。中國對美商品加征反關稅進一步限制美國銅精礦和廢料進口,加劇供應短缺。黑海地區動蕩和智利礦業罷工風險(2024年多次發生)可能進一步收緊全球供應。國內礦石質量下降和長期合同履行率低迫使冶煉廠依賴現貨市場,低庫存疊加延遲出口推高第一季度亞洲貨源需求,現貨交易量達160萬噸,同比增長33%。生產商與貿易商直接交易量增至998,000噸,環比增長19.7%,反映市場對高品位精礦的迫切需求。然而,第二季度現貨流動性預計放緩,因中小冶煉廠轉向廢料、粗銅或減產以應對利潤壓縮。
需求擴張與冶煉困境
中國銅陵有色3月投產50萬噸新冶煉廠,印度阿達尼計劃第二季度啟動40萬噸冶煉廠,顯著增加精礦需求。同期,菲律賓Pasar銅礦進入維護、智利Altonorte因技術問題停產,中國中小冶煉廠因精礦短缺減少高爐使用量,凸顯供應瓶頸對產量的制約。海關數據顯示,1-2月中國銅精礦進口470萬噸,同比增長1.21%,陰極銅產量230萬噸,同比增長3.7%。冶煉廠被迫增加國產精礦、廢料和粗銅使用,但高雜質材料需與清潔精礦混合,推高對高品位貨源需求。硫酸價格上漲和套利窗口不確定性進一步壓縮利潤,迫使冶煉廠重新規劃第二季度生產目標。
陰極溢價與市場動態
中國陰極銅進口溢價在第二季度獲支撐,4月7日達100美元/噸,創一年新高,較去年底上漲40美元。COMEX-LME套利價差超1000美元/噸,賣家優先將貨運往美國,導致亞洲供應減少,買家面臨發貨延遲。盡管美國免除銅互惠關稅,市場仍預期政策變動。1-2月中國銅進口下降1.8%,智利供應驟降41.6%,剛果供應增加彌補缺口。標普全球分析師帕特里夏?巴雷托指出,貿易緊張、美元走弱和美國庫存需求將維持銅價波動,短期內市場緊俏加劇。
深入分析與展望
中國銅精礦市場承壓反映了全球供需失衡與地緣經濟博弈的交織。供應端,印尼出口延遲和美國貨源受限暴露全球銅精礦供應鏈的脆弱性,未來需關注智利和秘魯等主要產區的生產穩定性。需求端,冶煉產能擴張與精礦短缺的矛盾短期難解,中小冶煉廠減產可能緩解TC/RC壓力,但陰極銅產量受限將推高下游成本。貿易壁壘(美中關稅戰)加劇市場不確定性,中國需多元化進口來源,如剛果和澳大利亞,以降低風險。
從產業角度,清潔精礦短缺凸顯技術升級需求,冶煉廠需優化高雜質原料處理能力,減少對高品位精礦依賴。長期看,銅價波動將受新能源需求(如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)驅動,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銅消費國,需平衡國內生產與進口成本。政策層面,政府可能通過補貼或稅收優惠支持冶煉業,但需警惕財政壓力和環保約束。
結論
中國銅精礦TC/RC第二季度承壓源于供應緊張、產能擴張和貿易壁壘,陰極溢價上升反映市場緊俏。短期內,冶煉廠需優化原料結構,政府應推動供應鏈多元化。長期看,技術進步和全球需求將決定銅價走勢,中國需在動蕩市場中尋求戰略平衡。